(上圖)富陽自然生態公園裡的涵洞,是戰時遺留至今的產物,現在是蝙蝠的家,夏天時常有蝙蝠棲息。(圖文/中央社)
「一個放生的小動作,都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陳德鴻說,許多老師在學期末時,會叫學生把上課用的蝌蚪放生,富陽自然生態公園在每學期期末時,都會出現牛蛙,志工晚上都要帶著手電筒來抓牛蛙。
此外,螯蝦也是民眾放生熱門生物種類之一,陳德鴻說,螯蝦會在溼地的土上挖洞,破壞原有生態環境,螯蝦的螯還會亂剪水生植物,志工必須輪班置放蝦籠,才能降低破壞。
陳德鴻曾在園內看見民眾放生的小白兔,他原本想等導覽結束後再將兔子帶走,沒想到這隻兔子卻被野狗咬死。
陳德鴻說,以前的放生是基於「尊重生命」且量少,現在的放生卻充滿危險,不僅有強勢的外來種,也有如白兔的放生例子,此外,更有宗教團體買動物放生的商業行為,「濫放生,不如不放」。
被踩踏仍緊抓土地
「謝謝你,山刈葉。」陳德鴻對著一顆大樹說出感性的話,因為山刈葉緊抓土地,保育生態。
「你知道為什麼山刈葉的根,有些平滑,有些卻凹凸不平嗎?」陳德鴻說,經過長年雨水沖刷與環境改變,山刈葉的根大部分裸露在地面上,凹凸不平的表面是人類踩過的痕跡,再仔細往下看,樹下的土因為被山刈葉的根緊緊抓住,顯得扎實完好,「一棵樹承受遭踩踏的痛,仍如此用心愛護土地,人類呢?」
陳德鴻說,環境保護需要妥協與溝通,姑婆芋早期葉子會被拿來餵豬,後期更有魚販直接砍走葉子,拿去包魚,但許多民眾並不知道,這些行為可能造成台北樹蛙無葉可蹲。
他說,公園剛成立時,也有做步道的工程單位將有山貓之稱的堆高機直接「開膛破肚」,開進公園內施工,地被完整性都被破壞了。
保暖枯木 供鳥兒築巢
「別小看枯木」,陳德鴻指著富陽自然生態公園內一堆枯木,若是其他公園內出現枯木,市府單位早已被民眾痛罵辦事無力,但枯木其實有用處,不僅可製成堆肥,也是五色鳥繁衍的重要窩處。
他分享去加拿大交流的經驗說,曾在當地看到一片大雪,翻開雪,竟發現枯木下有許多鍬形蟲等生物,這時才明白,原來枯木具保溫作用。
「每遇到一個事件,才會逐漸改變傳統思維。」陳德鴻說,正因為有這些事件,人類才會漸漸了解許多新概念,翻轉某些雖傳統卻可能不正確的觀念。
文章@台灣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