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之鄉”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走過50年



新華社成都11月12日電(記者餘裏)今年是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成立50週年,目前保護區擁有野生大熊貓約150只,圈養大熊貓種群由上世紀80年代的10只發展到今天的189只,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大熊貓圈養種群,是名副其實的“大熊貓之鄉”。
    據臥龍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張和民介紹,臥龍自然保護區1963年成立,當時面積為2萬公頃;1975年面積擴大到20萬公頃,成立管理局籌備處;1978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大熊貓野外生態觀察站“五一棚”。
    日前,臥龍公佈了科研人員近年來用紅外線相機拍攝到的30餘種珍稀野生動物影像資料。張和民說,臥龍與世界自然基金會等國際組織,國內外科研單位、大專院校開展了大熊貓等自然資源本底調查、野外大熊貓生態觀測等科研工作,展開了野外大熊貓、金絲猴、牛羚、小熊貓等珍稀動物的生態生物學研究,獲取了第一手珍貴資料,揭開了野生大熊貓的生存之謎。
    1983年,作為大熊貓主食的冷箭竹大面積開花,區內100多只野生大熊貓生存困難。為保護大熊貓,臥龍自然保護區緊急行動,減少野外人為干擾,建立半野生飼養場,及時收留和救護大熊貓,並引種培育新的竹類。到2000年,保護區開花枯死的冷箭竹全部恢復成林,野生大熊貓數量回升,大熊貓種群得到有效保護。目前,保護區擁有野生大熊貓約150只。
    如今,歷經30多年的努力,臥龍科研人員創建了大熊貓飼養繁育理論體系,結束了過去靠捕捉野生個體維持圈養種群的歷史,實現了圈養種群的自我維持與發展。在此基礎上,臥龍率先啟動了圈養大熊貓野化培訓與放歸研究,實現了大熊貓從野外到圈養、再從圈養返回自然的新跨越。
    四川省林業廳廳長堯斯丹說,臥龍自然保護區這50年也是一部大熊貓對外交流的歷史。1996年,由臥龍提供的一對大熊貓奔赴美國,開創了中國大熊貓國際合作與交流的里程碑,臥龍大熊貓開始邁步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近年來,臥龍大熊貓還奔赴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成功為奧運會、世博會、亞運會等重大盛會助威添彩。
    目前,中國參與國際國內合作交流的大熊貓80%出自臥龍,內地贈送香港和台灣同胞的大熊貓也由臥龍提供。設在臥龍的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已成為全球大熊貓科研合作交流與公眾教育的最重要平臺。(完)
Blogger Tips and TricksLatest Tips For BloggersBlogger Tri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