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怡夏
【編譯成怡夏整理報導】西元1872年,美國創造了國家公園的概念,成立黃石國家公園。為分享百餘年來對自然保護區的經營保護經驗,一群美國保育人員在退休後,飛到千里外的國家,協助當地自然保護區保護生態和生物多樣性。
據《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導,2009年9月30日,安.卡斯特梨娜接到一封來自美國國家公園服務處退休人員道格.墨利斯的電子郵件。墨利斯先生想知道,阿拉斯加國家公園的前督察卡斯特梨娜是否願意到中國擔任志工顧問一職?
「當然。」卡斯特梨娜回覆。她帶著「公園解說」的課程計畫,和墨利斯抵達中國西部雲南省的非觀光城市保山。
這兩名退休的美國人開始在雲南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擔任顧問,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保護區的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訓練資深管理員。
卡斯特梨娜和墨利斯是美國維吉尼亞非營利組織「全球國家公園」(Global Parks)的第一任代表,自2009年1月成立以來,該組織將退休的保育專家送往全世界的保護區。
傳授自然公園管理法
全球國家公園的管理主任多德‧寇林斯表示,這個非營利組織的志工將協助開發中國家自然保護區的管理人員建立管理方法,並提升生物多樣性。
寇林斯預計,未來的退休人數將會產生一批願意投入海外志工工作的高品質保育專家。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報告顯示,在1970到2004年之間,全世界的自然保護區面積從不到3百萬平方公里增加到超過2千萬平方公里。但是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這些自然保護區中有許多缺乏管理計畫與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員。寇林斯建議「全球國家公園」志工出來回應這種需求。
為聯合國發展計畫管理一項自然保護區計畫的顧問賈蜜森‧厄文指出,自然保護區相當重要,因為它們保護了生物多樣性,也協助人們適應氣候變遷和糧食的不穩定性。
「我們創造了國家公園的概念,」厄文說,「但是我們失去了大量分享我們在過去150年當中成果與學習的機會。各國都在增加它們的保護區,在許多案例中,它們其實並沒有能力管理好它們創造出的自然保護區。」
厄文表示,「全球國家公園」能成為中國的資源。在中國,據中國環境保護部的資料顯示,工業化和都市化對生物多樣性造成「嚴重的威脅」。
在保育觀光尋求平衡
自然保育區目前佔中國土地面積的15.2%。在2008年,中國國家森林處指定雲南為國家公園網絡當中的領頭示範省分。
但是雲南國家公園管理處的楊芳(音譯)表示,雲南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的管理人員在平衡保育、科學研究和生態旅遊之間做得非常辛苦,因為許多住在保護區或特許區內的人想要從保護區的資源中獲利與謀生。
在美國夏威夷大學研究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的楊芳補充說,中國2千5百多個自然保護區的管理人員也得適應新世代的國內觀光客:那些對於戶外世界所知有限的有錢都市人。
楊芳說,中國保護區管理人員想看看美國的範例是否值得學習。「這就是我們邀請全球國家公園來這裡的原因。」她在接受卡斯特梨娜的訓練時說。
在高黎貢山地國家自然保護區,楊芳協助安‧卡斯特梨娜和道格‧墨利斯和中國的管理人員進行翻譯溝通,她和國家公園計劃執行人員周魯魯(音譯)一起推動這項訓練。
儘管跋涉到高黎貢野地有諸多辛苦,周魯魯觀察了全球國家公園志工如何教導中國管理人員創造遊客與自然資源之間「情感連結」的方法。周魯魯說,更有甚者,美國志工也解釋該如何讓這一切費用便宜些,這對沒有聯邦經費支助的大部分中國自然保護區來說,是相當重要的考量。
卡斯特梨娜和墨利斯要求中國管理人員分組設計解說報告。第一組人針對不同性質的遊客提出不同的戶外旅遊訴求,如以「體驗自然和文化」來吸引一般遊客、以「娛樂和享受」為訴求吸引學生族群等。第二組的步道計畫中則提到了住在高黎貢山地國家自然保護區的珍稀動物長臂猿。第三組則用Powerpoint秀出了他們的說明計畫。
來自保護區的管理人員說,他們很高興可以從全球國家公園的專家身上學到很多東西。美國人的建議不盡然可以直接套用在中國,但是卻幫助他們在平衡旅遊和保育上進行腦力激盪。因為美國保育的珍貴遺產,我們可以分享全球國家公園的專家的「經驗與教訓」,楊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