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志工瘋狗浪來了

作者:社論

12年國教上路在即,慌張不知所以的家長、教師時有所聞,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準備「贏在起跑點」的選手,還是在摩拳擦掌。

最明顯的趨勢之一,便是高中生投入志工行列。金車教育基金會最近公佈的一項調查便顯示,將近5成的受訪高中生坦言,作志工,是為了「甄試加分」。

可以想見,當12年國教超額比序將納入「服務學習」後,「志工瘋狗浪」將席捲台灣各中學。
服務學習,當然值得鼓勵。為了矯正教育一切向分數看齊、以智育取人的偏差,鼓勵學生投身志工,領略奉獻、利他精神,確實是為台灣社會留下更可貴的永續資產。

但令人引以為憂的是,橘於淮而為枳。原本是鼓勵學生奉獻利他,但卻被扭曲成假慈善的利己。這種挖空心思、想方設法要在教育階梯上爭先的結果,不啻讓學生提早世故,為求目的,不擇手段。
當然,人的意識會透過實踐而發生改變。自私之人參與服務學習,也可能見到另一個世界,而轉變心性,自我反省。
但若我們期待如此,則跳脫現有的服務學習與志工窠臼,將是當務之急。

理由是,我們的志工,太過於中產階級取向。通常這種模式,預設了志工是一個常態的個人,而被服務的對象,則是既定的受難者與弱勢者,於是乎施與受之間的關係從未被徹底反省,所謂「好志工」,只是作更多事、投入更多時間的正常人,但對於如何推動社會改變,既無概念,也無突破性的行動方案。
這也是為何,許多原先充滿熱情的志工,當最後被磨耗殆盡時,換來的只是無力感。如果一個社會,只是不斷製造受害者與弱勢者,獨木也難挑起大樑。
台灣留不住社工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待遇固然是考量之一,但每天悲慘故事,而且無以復加,看不到黃河之清的挫折感,也是讓人不如歸去的原因。
或許我們可以如此比喻。南美洲的慈善傳統與天主教會息息相關,但百年的濟貧行善可有動搖南美洲的貧富不均?正因意識到這點,故教會神職人員與志工才會分流出解放神學,懂得真正的利他與大我,乃是根本改變一個製造不幸的社會結構。
蓋瓦拉的南美洲摩托車之旅,可不是讓他作一輩子的志工,而是要改變這個畸形的剝削社會。如果身為志工的背後價值就是利他,則蓋瓦拉的利他心何其崇高。

一個真正健康的社會,需要志工,但不是需要愈來愈多的志工,而是剛好相反:透過志工來終結志工。這意味了,我們希望每個人都能自主而有尊嚴地過自己的生活。


文章@ 台灣立報
Blogger Tips and TricksLatest Tips For BloggersBlogger Tri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