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rth】國際環境評論:國際象牙貿易中的「中國因素


■倪世傑



英國威爾斯親王查爾斯一直走在英國憲政主義傳統的邊緣,在英國內政上,尤其是涉及環保問題的事項指指點點,現在,其子威廉王子克紹箕裘,上個月表示,在與珍古德博士(Jane Goodall)長談之後,希望英國王室能夠銷毀1,200餘件王室收藏的象牙製工藝品,向非法盜獵者「宣戰」。

為響應反對全球盜獵瀕臨絕種的大象,中國與法國政府分別於今年的1、2月公開銷毀6.1與3公噸的象牙,但對象牙全球黑市而言,銷毀行動的意義在於確定物以稀為貴的定律,反而加劇了盜獵行動的誘因。2月13日。來自46個國家和11個地區的代表共同簽署了《倫敦宣言》,制定了進一步打擊野生動物非法交易的方向和策略,包括繼續延長關於禁止象牙交易的國際禁令。

台灣住民對國際野生動物保護潮流相信並不陌生,1980年代台灣民眾當街屠虎放血取肉抽骨的畫面讓台灣坐實了動物恐怖主義國家的印象,而日本在1970-80年代也因為經濟高度發展而同樣成為象牙的主要消費國。毫不意外地,當前經濟高度發展的中國民眾也被認為是國際象牙消費市場中的主要客戶,在中國有「白色金子」之稱的象牙,被中國人認為具有保值功效以及地位象徵。因此,國際動物權利運動將運動重點放在中國可說是毫無懸念,而中國媒體也自然而然地「對號入座」,諷刺英王室口說愛護野生動物卻以打獵為樂,再生產帝國主義迫害中國的印象。

這實在可以省省了。

國際象牙貿易活動是一幅串連起盜獵者、加工者與最終消費者之間的國際犯罪網絡,這個網路在最近5年間更加活躍了起來,這可以從野生動物的數目減少的狀況可以一窺端倪。在非洲坦尚尼亞南部的塞盧斯禁獵區(Selous),大象數目約有1萬9百頭,到1991年已經復育到2萬2,200頭,到2006年更達7萬頭之譜,驚人的是,2013年10月僅剩1萬3,084頭,相當明確,最近幾年若非盜獵猖獗之故,象群不會以每年將近數千頭的速度消失(註)。且不僅是大象,犀角可入藥的犀牛數量也減少了5成。

盜獵集團可說是一支軍隊,他們配有自動化武器。2012年3月,一群蘇丹武裝盜獵者在位於喀麥隆的包巴恩吉達國家公園(Bouba Ndjida National Park)肆虐,光是1個月內即屠殺了3百隻大象,從象鼻開始直接砍斷,死亡的象隻屍體任其腐爛為集團式盜獵者的特徵。由於其所具有的龐大武力以及之後所必須投入的國際象牙黑市管道,據信,盜獵集團極可能與索馬利亞的激進組織青年黨(Al-Shabaab)以及索馬利亞軍頭的關聯性甚高。而最近10年間,也是索馬利亞海盜活動最為猖獗的時間點,1993年的摩加迪休戰爭使美國的三角洲部隊遭遇強大的挫折,如將索馬利亞比為當今世界的亂源之一,相信很少人會持反對意見。

另一方面,對野生動物棲息一項帶有威脅性的還是人類活動。此處並非指蓄意性的大規模盜獵,而是日常生活中的農耕行為。毫無疑問,傳統農業需要耕地,耕地往往是透過燃燒林木、莽原獲取,在這過程當中無疑將嚴重破壞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同時,野生動物也會被認為對植物生長不友善的破壞者,無論是會吃穀類的飛鳥,還是會踐踏農作物的大象,以及對人類生命產生威脅的貓科動物,幾乎只要有人類活動,尤其是農業活動的地點,野生動物都難逃一死。看看當今的嘉南平原,荷蘭人當年看到的成千上萬的野生水鹿群於今安在?

同樣,非洲的農戶對大象從來就不友善,在人與天爭地的過程中,很難想像野生動物也是自然環境的組成部分而善待之,隨著農地的開墾,象群同樣被農民獵殺,只是規模遠遜於以獲取象牙為唯一目的的盜獵集團,農民通常需要肉類作為蛋白質來源,因此象屍是不會露天棄置的,象肉有其食用價值。為何會提到一般農戶與象群消失之間的問題,在於在全球糧食需求膨脹的陰影下,除西伯利亞外,全球陸地僅剩下非洲可稱之為農業處女地,因此,世界各大國無非希望充分利用非洲的土地進行農業生產,這一股結合財團與國家的力量恐怕要更甚於盜獵集團對野生動物棲息地的破壞,而這才應是國際動物保育運動必須思考的關鍵。(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候選人)

註: Margit Hellwig-Botte, “Wildlife Crime in Africa – A Global Challenge.” SWF Comments. 2014. http://goo.gl/Fv7oKn



(圖說)中國東莞一群工人正在銷毀沒收的象牙及象牙雕像,圖攝於2014年1月6日。(圖文/路透)






文章@台灣立報
Blogger Tips and TricksLatest Tips For BloggersBlogger Tri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