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rth】台生態保育利農場經濟
台生態保育利農場經濟
【見習記者周月華嘉義廿一日電】台灣經典農莊採訪團今進行第三天行程,參觀位於嘉義縣的龍雲休閒農場。農場位於海拔一千五百公尺的山上,四面森林環繞,吸引不少旅客前往體驗大自然生態。農場負責人鄧雅元表示,保留大自然生態環境對農場經營者是優勢,不用再修緝整理,讓森林環境自然存活效果會更好,對經營者有利。
交通網絡成轉型關鍵
鄧雅元自小就跟隨父親居住於山上。他表示,早期交通不便,與世隔絕,不少兄弟姐妹長大後離開向外發展。面對具條件的大自然環境,與其當個低調農民,不如把農民經驗與都巿人分享,因此開始經營農場。
農場旅館後山的大片森林是向政府承租,早期政府政策鼓勵農民承租土地,一公頃只需一至兩千元(新台幣,下同)。大自然環境是農場的最大資源,經營休閒農場難免要有所開發,但始終堅持後山森林一帶不能大量開發,更有義務教育都巿人如何生態保育。
開發過程存在困難,要轉型經營休閒農業第一要點是交通順暢。該農場一直與當地政府溝通協調,承諾主要開發個人私地,保育部分只屬輕度開發,例如建立休閒徑讓遊客走入森林貼近大自然,過程中政府也會評估和監測。
有機蔬果年銷十萬包
自從台灣出現食安問題,消費者對有機蔬果需求量增大。該農場每年五及六月都是有機轎蒿筍的收成季節,早期產量較多,部分更銷售給商人批發。但竹筍經二次加工後,有機成份受破壞,最後決定自設有機竹筍加工場,專門進行加工及包裝。更用天然的方式栽培,以落葉作為肥料。目前在台灣有機蔬果店銷售,每年銷售量有五至十萬包,要視乎產量多少。
有機蔬菜價格較高,普通竹筍零售價約一、二百元,有機價格則約一百五十至一百六十元,售價相差兩至三成。雖然價格貴,但仍有不少居民崇尚健康養生。坦言產量有限,台灣內銷已不足,難以外銷,只希望生產多少就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