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加劇下,北極海地區溫度顯著升高,不僅北極熊失去棲息的空間,海洋哺乳類如白鯨和灰海豹體內也受寄生蟲威脅。美國馬里蘭大學分子寄生蟲學家葛利格證實,暖化為病原體移轉至新環境締造絕佳機會,值得憂慮。
根據《國家地理雜誌》報導,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海洋生物研究團隊最近發現,部分北極海的水生哺乳類體內,開始出現遭寄生蟲感染的現象。一般而言,極高溫與極低溫的環境都不適於病原體的傳染及生存,但暖化使得北極海地區平均低溫天數減少,改變環境,致使病原體有機會找到新宿主。
【灰海豹被毀肝臟】
研究人員在灰海豹體內發現新種肉孢子蟲Sarcocystis pinnipedi,其形態類似於寄生在熊或小狗身上的Sarcocystis Canis,後者會使宿主罹患肝炎或腦炎。這種寄生蟲已感染了灰海豹棲息的一座極地小島,造成島上20%的海豹死亡。
海洋生物學家摩爾表示,Sarcocystis pinnipedi原本寄宿在棲息於極點附近的環斑海豹體內,但隨著浮冰溶解和海水溫度上升,豐富的飼料魚群如鱈魚和胡瓜魚等魚類,開始向北移動,致使棲息地較南的灰海豹也向北追逐覓食,兩種海豹始大量接觸,因而造成交互感染。
葛利格指出,2012年發生在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海伊島的灰海豹集體死亡事件,可能就是由Sarcocystis pinnipedi所引起,當時共有406隻灰海豹死亡,僅2隻成年,其餘都是2至3週大的幼獸,對總數僅2千左右的灰海豹社群來說,是嚴重的打擊。
通常來說,這種寄生蟲的運作方式類似癌細胞,會在宿主體內不斷增殖,形成囊腫後會減緩生長,並伺機轉移到下一個宿主身上。作為原宿主的環斑海豹已經演化到能與Sarcocystis pinnipedi和平共存,但在灰海豹身上卻非如此,而是持續在肝臟內增殖,直到完全摧毀肝臟;研究人員解剖屍體,也不見肝臟蹤影。
【白鯨寄生蟲來自貓】
首次被發現在白鯨體內的弓漿蟲(Toxoplasma gondii)則是另一項新的威脅。弓漿蟲廣泛存活於較低緯度的地區,寄生於肌肉和內臟中,貓是唯一可以進行傳染的宿主,但許多溫血動物身上也都攜帶有弓漿蟲。對人類來說,遭寄生的宿主一般病狀輕微,但對胎兒和免疫系統有缺陷者卻可能致命。
白鯨遭弓漿蟲感染的樣本可上溯至2006年,科學家對於具體的感染途徑尚無定見,但推測是導因於鄰近人類社區中的家貓糞便。成熟的弓漿蟲隨著糞便排出體外,透過水道等途徑排入海中。由於海水溫度上升,弓漿蟲存活的時間也隨之加長。受感染的白鯨尚未出現明顯症狀,但科學家仍不敢掉以輕心。
葛利格說,在水中的弓漿蟲以氯或硫酸都無法殺死,唯有在沸騰或結冰的狀態下才會停止活動,隨著水溫高於零度的時間增加,白鯨感染弓漿蟲的風險也倍增。他也擔心,以捕食鯨類維生的因紐特人,常常食用未經烹煮的鯨肉,極有可能受弓漿蟲感染。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2014/02/17 台灣醒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極地海洋動物 因暖化感染寄生蟲 | 國際 | 即時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5/8491823.shtml#ixzz2tp1ICYv0
Power By 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