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保護協會:NGO的高效與創新
劉瓊
每次坐飛機前往中國西北地區,通過舷窗、透過雲層看到地面上黃沙滾滾、野嶺荒山的時候,大自然保護協會(TNC,The Nature Conservancy)大中華以及北亞區總幹事張醒生總是覺得特別可惜,「中國有好山好水好江河,為什麼不通過社會的力量去更多綠化保護呢?」
離開電信行業后,張醒生參与了一系列公益組織的創建,如阿拉善生態協會(SEE)等,2008年加入世界上最大的環保組織大自然保護協會,並帶動更多人關注生態與環保。
TNC中國之夜上,TNC中國理事會主席馬雲在現場發表演講稱,「今天中國的問題,已經不是霧霾,不是水,也不是空氣,而是我們到底可以做一些什麼。」
慈善的高效方式
相對於政府機構與相關公益組織,在張醒生看來,NGO組織做公益慈善的效率更高,這是因為政府是層層審批、財政撥款的機制,而不是一個執行機構,因此大多數國家是通過購買NGO組織服務的方式來解決一些社會問題。
「不同的NGO組織,有不同的關注點,因此也形成獨特的競爭力和組織力專長,而政府不應該直接去做慈善,而是給予NGO組織政策、方向和平台,讓他們運用自己的專長更有效率地去做慈善和公益」,張醒生在2013年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校友返校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他注意到,中國有幾十萬不同的NGO組織,在經營效率、管理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高效的NGO組織與成功的商業機構一樣的是,都要有明確的目標、產品、為之組織起的資源(人、財、物),以及達到目標所實施的管理辦法,通過高效的管理方法達成自己的目標」,張醒生表示。
對於NGO組織的效率,國際上有獨立的第三方監管和評估機構如「慈善導航者」(Charity Navigator),用項目達到率等指標來跟蹤與衡量NGO組織的資金使用方向,幫助捐款人、政府購買機構掌握慈善公益組織全面的信息,判斷其是否高效、透明、負責,從而能更明智地捐款與選擇。
張醒生認為,這對中國的慈善公益組織也具有借鑒意義。中國行政撥款式的公立慈善組織雖然規定了10%的項目經費,但層層分配下去,可能真正到達項目的經費難以度量。「NGO組織應該比商業公司有更嚴格的法律監管和透明性,因為其是拿別人的錢辦大家的事,而商業公司很多都是用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
當然由於馬雲等知名企業家參与,大自然保護協會在中國有相當知名度,但不是所有的NGO組織等都有這樣的人脈,該怎樣吸引更多的捐助者關注呢?
張醒生認為,NGO機構不僅僅是要宣傳自己,更重要的是要讓人們參与和親身感受到這個NGO組織做了什麼,改變了什麼,「做出成果並讓人看得到」。TNC的經驗是,帶領捐助者前往TNC正在和已經完成的項目的「生態之旅」,讓他們感受到被TNC改變和保護后的成果,「成功的事實比任何商業計劃都有說服力。」
創新生態保護機制
TNC的管理者大部分來自高盛、麥肯錫等機構,在運作過程中自然而然把商業機構的運營經驗進行了嫁接。一個例子就是「債務換自然資源」協議方式。美國曾經給一些南美國家貸款,但是後來由於經濟問題,部分南美國家無法償還這些債務,這些債務在美國政府的平衡表上變成了一堆毫無意義的數字。
TNC一些具有商業頭腦的專家,首先去跟南美國家商量,承擔他們的債務,但要求將其讓渡其境內某區域數萬公頃自然生態區域的保護管理權,這些國家當然願意有人幫其承擔債務,同時願意投資幫其保護環境。
然後,TNC又與美國政府商談,打包接受這些南美國家的不良債務資產,比如用2~3美分的價格收購1美元的債務,美國政府也樂於將這些無法收回的債務變現處理。
接著,TNC又去詢問贊助人,如果出200萬~300萬美元就可以保護一片數萬公頃的自然保護區,是否願意出資?最終,有熱衷自然保護的贊助者站了出來。
另一個例子是,智利一家擁有14.75萬英畝森林的造紙公司因欠下巨額債務,面臨破產的命運。該公司把這片森林的債權委託給美國的福利特·波世頓財務公司進行資產清算並準備拍賣。如果這片具有很高生態價值的森林被其他商業公司收購,則面臨被過度開發的命運。
TNC得知此信息后,通過美聯銀行的CEO(其也是TNC董事會成員)與福利特·波世頓財務公司的CEO協調,在福利特·波世頓財務公司的配合下,TNC與智利的其他債權銀行成功地完成了相關交易。
TNC同時進行多方遊說,努力說服所有潛在的買家放棄競標,終於以最低價格730萬美元(實際估價為1000萬美元)擁有了該片森林的所有權。
「如何創造新的生態保護的市場和激勵機制,使我們能夠實現自然保護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張醒生認為,這也許是自然保護的新機會和新方式。
詳全文 大自然保護協會:NGO的高效與創新-科技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31206/11290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