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rth】每逢聖誕最浪費 食物丟得多
【經濟日報專訊】聖誕是吃大餐最好藉口,但也是最浪費食物的日子。每年聖誕大餐難免,但有多少食物並沒被吃下肚?外國調查指多達2至3成食物變成垃圾丟棄。感恩佳節,大家更要惜食!
每逢佳節,怎少得親朋好友聚餐?踏入12月底,聖誕派對連場,還有之後的除夕都少不了大吃大喝,但眼闊肚窄,餐桌上的美食是否可全部吃下肚?
澳設「食剩日」 變出新菜式
環保觸覺上周發布的一項調查便指,本港學校在聖誕聯歡日吃剩大量食物,平均每間幼稚園的剩食由2011年的6盒,上升至13盒,中小學亦有上升趨勢,升幅約15%。
聖誕要吃大餐,是傳統也好,藉口也好,總之就少不了「大堆頭」的美食,但也令聖誕成為全年最浪費食物的日子,有幾「嘥」?不妨看看外國的數據。
英國政府資助的惜食活動(Love Food Hate Waste)去年調查,指當地家庭平均花在聖誕食物的預算約169英鎊,但有35%被訪家庭承認,聖誕丟棄的食物是全年最多。調查推算,聖誕被浪費的食物分量,約等如200萬隻火雞、500萬個聖誕布丁,以及7,000萬個英國傳統聖誕食品餡派(Mince pies)。
至於另一個全國性的調查亦指,2011年英國人花在聖誕美食用了33億英鎊,但逾半被訪家庭指會丟棄20%至30%食物,額外製造價值6億英鎊的5,000萬袋「垃圾」。
由於聖誕食物最多被浪費,澳洲將今年12月26日的拆禮物日(Boxing Day),定為全國「食剩日」(National Leftovers Day),用意便是鼓勵全國在這節日,記得將食剩的聖誕大餐食物妥善存起,留待在聖誕日翌日可再作為食材烹調食用。
在衣食豐足的年代,大家對剩食或許見怪不怪,但今年聖誕聯歡聚會,看到吃剩半桌子的食物,不妨也反思,食得為何要浪費?
據環保組織「地球之友」去年的報告指出,香港人均每日吃剩的廚餘製造量接近0.47公斤,較台灣、新加坡及南韓高出2至3成;每天送到堆填區的廢物中有40%是廚餘,重量多達3,500公噸。聯合國估計全球有三分一食物被浪費。在物質豐裕的社會,「食得起」之餘更應該「惜食」。
「珍惜食」文化 全球起動
事實上,近年惜食文化愈來愈獲認同,也漸形成一股全球潮流,如何處理剩食,或許令不少人頭痛。英國環境食物及鄉郊事務大臣彭德森(Owen Paterson),曾公開呼籲全國減少食物浪費,又指70、80年代的食譜都有教人如何把剩餘食物用於烹調其他菜式,90年代就沒有了。
不過,「Anti-waste Recipe」近年「回歸」,2011年一班丹麥名廚聯手合作,推出利用剩餘食物再製作新菜式的食譜,大受歡迎,有推動惜食的團體設網上平台,讓全球惜食的有心人分享心得及食譜,如「Love Food Hate Waste」;有網站如「Share Your Meal」,提供網絡平台供有食物多出的家庭,拍照及標價後上載網站予其他人聯絡交收,在歐美便有不少支持者。
另外,在外國或本港,也有團體組織派出義工,當有食肆或餐宴有剩食需要幫忙處理,義工便會到場把食物打包,再轉贈給露宿者、食物銀行等;澳洲一間食物銀行估計,今年聖誕收到的剩食比去年多一成,本來丟在垃圾箱的聖誕美食,將會送贈予有需要人士。
惜食文化不是一時三刻培養起來,節日是一個身體力行的好機會,由個人做起,聖誕或除夕大餐也要留意人數及分量,避免購買太多及煮得過量,吃剩的鼓勵打包,留待稍後再吃。學校被批評聖誕浪費食物,會否改善如流,趁感恩佳節向學生灌輸珍惜食物?節日吃得好之餘,更要吃得不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