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城市:齊斯特市


採訪:陳慶鍾、羅美音;撰稿:陳慶鍾;攝影、剪輯:陳慶鍾
強烈海風吹拂下,日德蘭半島的冰磧平原,長不出一棵樹。即使到了夏天,來自北海的季風,依然風寒刺骨,在丹麥西北方的齊斯特市,是個多風的城市,風力轉動了風機,也啟動了齊斯特市,將大自然的能量,轉化為綠色能源的創意...



一個57,000多位居民的北方小城,如何善用當地的再生能源,取得所需的電力和暖氣,脫離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成為再生能源的模範城市。

齊斯特市有超過380座風機,大部分是在地居民或市政府持股投資,整座城市80%的電力消費,都來自風力發電。

齊斯特市的另一個電力來源,是家家戶戶每天的垃圾,這座可以同時發電和生產熱能的垃圾焚化廠,從1991年開始運作,每年燃燒52,000公噸,來自家庭的垃圾和工業產生的有機廢棄物。近幾年因為垃圾回收減量,也開始供應木頭等不同的生質材料,每年大約產電27,000 MWh,可以供應5,000戶家庭的用電需求。

垃圾焚化廠生產的熱能更加可觀,從垃圾焚化過程產生的高溫爐煙,和發電後回收的蒸汽餘熱,結合熱交換器提高轉換效率,每年產出相當於11萬MWh電力的熱能,整個齊斯特市65%的暖氣消耗,都來自廢棄物。結合汽電共生的概念,同時發電又生產熱能,齊斯特市垃圾焚化廠的能源效率高達95%。



齊斯特市最特殊的能源創意,在這棟最不起眼的小房子裡。1984年市政府在這裡打了一口1,250公尺深的水井,從300公尺深的地底,抽取地熱水送到區域供熱工廠取用熱能後,再將地熱水打回地底。這是丹麥第一座地熱廠,雖然當年探勘開井的投資相對比較高,但30年下來早已回本,最重要的是,取熱過程幾乎無汙染。

和地熱、風力一樣無汙染的,還有頭頂上的太陽。雖然齊斯特市的緯度偏高,太陽能的效率相對較低,但是他們運用科技,克服了這個問題。這座由兩組拋物線反射鏡面所組成的太陽能集熱系統,將太陽熱能聚焦到前端的導水管加熱,並追蹤太陽保持直接照射的角度,取得好的加熱效能,每年也可生產相當於500MWh電力的熱能。



畜牧業是齊斯特市的主要產業,把造成環境壓力的動物排泄物,轉換為新能源,是政府大力獎助的方向。2008年,農場主人托斯高向銀行貸款,改造了豬圈並興建沼氣發電設施,把原來每天要清理的豬隻排泄物,變成生財工具。這座農場養了約7,000頭豬,每年可以處理18,000噸的沼氣原料,生產90萬立方公尺的沼氣,發電2.4MWh和產出可以供給330個家庭所需的熱能。

當再生能源的發展越來越蓬勃,以往靠單一大型電廠單向供給電力,給家家戶戶使用的概念將完全改觀。每個人既是電力消費者,也可能是能源供應者,電力供需的複雜化,也挑戰著齊斯特市的電業環境。



過去十年,齊斯特市當地電力公司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改善輸配線路,強化電網的負載強度。電網不僅要夠強大,避免瞬間電壓變動太大的問題,還要讓電網更聰明,即時顯示電力消費與供給的情況,讓各個小區域的變電所自動平衡供需,即使再生能源因為天候供電不穩定或消費量突然增加,也不會發生電壓不足的現象。

目前還有很多更具開創性的再生能源科技,選在齊斯特市測試中。詹森市長告訴我們,市民們都相當支持新的實驗計畫,因為這不僅是齊斯特市,可以在綠能科技領先全國、甚至全世界的機會,也為偏遠的北方小城,注入新的經濟活力...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文章@台灣環境資訊中心
Blogger Tips and TricksLatest Tips For BloggersBlogger Tri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