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草原的生與死之一:巨變

專題報導 - 2013-07-24
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廣闊平靜的草原上,有一個最簡單快捷的方法來判斷蒙古族人家:蒙古人都會在房門前高高豎立兩根旗杆,旗杆中間的細羊毛繩上掛著藍、黃、白、綠、紅五彩小旗,當地人稱作「瑪尼宏」,是鄂爾多斯蒙古族人民家家供奉的聖物。
烏審旗浩勒報吉農牧區原來是湖泊,現在都乾涸了。由於缺水,草場沙漠化嚴重,牧民養的牛無草可吃
 
「瑪尼宏」在當地人心中,代表著的是保佑草原萬物生靈生長的信仰和力量,是鄂爾多斯蒙古族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藍色代表藍天蒼穹,黃色代表養育人民的土地,綠色代表世世代代生活的草原,白色代表財富之源泉的羊群,紅色代表鮮花般幸福美滿的生活。
然而,對於鄂爾多斯烏審旗烏審召鎮浩勒報吉農牧區的許多牧民和農民來說,這樣世世代代依賴草原和自然的美好生活,從2003年神華煤制油開發案將這片地下水豐富的草原選為「水源地」之後,徹底改變了。
 

改變:釘進鄂爾多斯草原深處的22口深水井 

和居住在神華鄂爾多斯煤制油開發案取水地120萬畝內的5752多名農牧民一樣,烏珠雲樂「從爺爺那輩數上去,至少六代人居住在這篇草原上」,祖祖輩輩和蒙古族最熱愛的藍天、草原和羊群為伴。小時候,他們這裡的草原就像詩裡面提到的「無邊綠翠憑羊牧,一馬飛歌醉碧宵」:每年草原的草都能長到半個人那麼高,羊群鑽到裡面常常找不到。因為地下水充足,種莊稼根本也不用澆水,春天種進去,就只用等著秋天收穫。
藍天,草原,水,牛羊成群,「可好了,很美的地方。」烏珠雲樂說。
2003年3月,農牧民們突然發現神華集團開始在他們生活、放牧、種地的草原上打深水井,一直到9月,深水井的數量達到了22口。他們還發現,在沒有被事先告知的情況下,他們所居住的地方——浩勒報吉牧農區,被烏審旗人民政府規劃成了「神華煤制油項目烏審召水源地」。對地下水被抽走,生活和生存都會受到嚴重影響的擔憂,從那一刻開始,困擾著牧區和農區的居民,直到擔憂一步步成為了現實。
在他們的反復追問下,烏審旗政府對神華煤制油開發案取水地的影響給出的答覆和承諾是: 2007年取水工程全面啟動實施之後,保證「水蓄飲水不受影響」,「農牧業生產負擔不增加」,「農牧民收入與周邊同等條件地區相比不減少」。
同一口水井周遭,經過十幾年卻有這麼巨大的變化
 
於是,農牧民們眼睜睜見著2003年,22口水井被釘進草原深處;2005年,神華開始鋪設運水管道直通100公里以外的煤制油工廠;2006年,這22口水井開始抽取當地地下水,現在的抽水規模已經達到1440萬噸/年的速率;2007年,這22口神華的水井瘋狂抽取地下水供煤制油項目使用的生態影響開始顯現,並愈加明顯。
離牧民呼山家不遠的草場上,神華煤制油項目的8號水泵站已經佇立了十年。他指著家門口那口以前能噴2米高,現在已經乾涸的自噴井告訴我們:這裡原本水草豐美,現在卻寸草不生。而他十多年前在家門口拍的照片裡面,井噴水、井邊綠油油的草原和玩水的小孩子們還清晰可見。
據烏珠雲樂和其他農牧民介紹:2007年至今,當地的地下水位已經下降了數十米,最多的地方地下水位下降了一百米以上。以前直接能挖出水,水井二三米就冒水的地方,已經需要打很深的水井才能勉強出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量減少還直接導致了草原沙漠化、植被死亡以及河流縮小和斷流,固定沙丘也活化成了移動沙丘。這些變化,也直接破壞了當地人原本和諧的農牧生活。
「原來我們這個地方拿鍬挖一下就是水,現在你看那個樹,柳,都死了。沙海子以前水一米多深,都能游泳,現在成乾海子了。沒有沙海子嘞。」談起這片地區這些年的變化,家住這片水源地最低處,以前一米就能打出井水,現在灌溉莊稼嚴重缺水的60多歲農民李陸顯得很無奈。
而烏珠雲樂對於這一切的質問則很直接:「再大的開發案也不能害了農牧民的生活吧,人的命更要緊吧?沒有其他賺錢的辦法了嗎?水抽走就能賺錢了?」

文章@綠色和平組織
Blogger Tips and TricksLatest Tips For BloggersBlogger Tri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