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埔農民劇場:抗爭 現在進行式

本報2012年12月18日新竹訊,特約記者彭琬馨報導



位於新竹縣竹東鎮的二重埔地區,雖與車水馬龍的新竹市距離不到20分鐘的車程,卻有著如世外桃源般的鄉村景色,這裡的居民大多世代務農,對他們來說,土地就是他們的家。然而這樣的期待,在經濟主義掛帥的台灣,無可避免的成為以農業換取工業政策中的犧牲品。

二重埔自1981年被劃定為都市計畫的範圍以來,土地抗爭戲碼不斷上演,30年了,抗爭卻還沒結束。長期經營社區劇場的「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簡稱應劇中心)與當地居民合作,希望以戲劇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徵收對當地居民帶來的衝擊,經過近四個多月的琢磨,農民們16日舉辦小型成果展,在結滿金黃稻穗的田野中展現近半年來努力的成果。

為了讓民眾體會農忙生活,演出一開始農民便帶領觀眾走進農田,實際參與收割過程。烈日當頭,農民揮汗如雨,一次又一次的拾起飽滿的稻穗,許多初次來到農田的小朋友,雙腳踩在微濕的土壤中,以新奇的眼神看著農民們進行割稻、脫穀的程序,過程中還不時拉著爸媽七嘴八舌的討論細節。演出過程中也安排當地歌喉最好的農民阿水伯,以客家話演唱傳統歌謠,希望能藉此完整重現農民們的日常生活。

土地徵收 剝奪人民居住權

這樣看似平靜的生活,在農民接到縣政府的公文後完全變了調。在政府無預警通知農民其土地被劃為都市更新的計畫用地之後,失去家園的恐懼便無所不在。

家園全在計畫範圍內的呂正盛說,土地就是他的根,如果政府要徵收這片土地,他們世世代代都會一直抗爭下去。家住璞玉的阿祥伯也特地前來聲援此次的演出,80幾歲的他以熟練的客家話對觀眾說:「你吃什麼長大」?試問當土地沒有根本、人民失去家園,國家要以何立國?

以劇場呈現抗爭過程

應劇中心專員曾令羚表示,為了準備這次的表演,農民們從8月就開始進行密集的訓練課程。由於此次演員大多是七八十歲的老農民,對演戲這件事一開始難免有些疑慮,再加上排練過程中抗爭活動仍持續進行,因此排練過程並沒有非常順利。

  然而,透過這樣的演出,一方面能讓民眾更了解二重埔的土地徵收議題,另一方面透過這樣的呈現,農民們也更加清楚自己的經驗。曾令羚指出,社區劇場是一種「民眾培力」的過程,藉由這樣的互動,達到社區營造的可能。

文章@台灣環境資訊中心
Blogger Tips and TricksLatest Tips For BloggersBlogger Tri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