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鐵路工程對英國濕地的貢獻

作者:Olivia Boyd;翻譯:李楊

Jeff Kew手裡握著一大把泥土:準確地說,是7百萬立方公尺的泥土。



作為歐洲最大的野生動物保護基金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RSPB)的業務經理,Kew正領導著一個計畫,旨在恢復英國沿海地區脆弱生態環境中古代濕地。這個計畫將會耗資5000萬英鎊、預計10年完成 。他的團隊計畫通過拆除海堤、墊高地面等方式,將一片原作為耕地的小島歸還給大海。他們誓言要在鹽沼、瀉湖和防波堤中建起一片鳥類的天堂。

這個濕地恢復計畫非同小可,因為實現目標所需要的泥土大部分將來自倫敦地下;總長21公里、預計將於2017年建成的倫敦橫貫鐵路(Crossrail)目前正在施工,而開掘隧道挖出的廢土就將用於濕地恢復計畫。還需要更多泥土的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又盯上了被稱為「超級下水道」、目前仍在規劃中的泰晤士河潮汐工程。他們目前正在與有關方面聯繫,希望能施工廢土也能交給他們。

Kew和他的團隊相信,這些工程掘出的廢土可以在沃勒西島變廢為寶。

沃勒西島是位於英格蘭東部克勞奇河與羅奇河交界河口處的一片農田。據稱島上自西元13世紀或14世紀就開始築堤,但水位如今以每年6公分的速度上漲,小島面臨嚴重的威脅。皇家鳥類保護協會表示,將這片670公頃的土地變成濕地可以保護海岸不受海平面上升的危害,並為鳥類和魚類營造一片新的棲息地。Kew說雙方都很開心:橫貫鐵路找到了處理廢土的地方,皇家鳥類保護協會也獲得了營造自然保護區所需的原材料和資金支持。

大型公共工程與環保NGO聯手或許是一種創舉,但沃勒西島所面臨的問題絕非特例。全世界的海岸低地都面臨著海平面上漲的威脅,而要建造足以抵禦災難的海防工事似乎越來越成了一種價格高昂的挑戰。與此同時,開墾荒地仍在侵蝕對野生物種保護和洪水防治至關重要的濕地。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的統計,僅僅在中國,過去40年的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就已經造成半數沿海濕地流失。

當世界各國想盡辦法要解決氣候變化和物種滅絕的雙重問題時,沃勒西島的計畫能否給我們提供一種新的模式?

退耕還海

Kew當然希望如此,他說:「我認為世界其他地區的問題也是一樣的——大約在16世紀到19世紀之間開墾了大量沿海濕地,之後海平面不斷上升,但地面的高度仍保持在開墾前水準。很多這樣的地方根本沒辦法抵禦海水的入侵,要退耕淮海就得把陸地填高一些。在我看來,沃勒西島項目的很多經驗都可以移植到其他地方。」

他解釋說,沃勒西計畫並非單純地拆掉海防堤。「如果任由海水從海防堤的口子灌進來,那就意味著每個潮頭都會灌進1100萬立方公尺的海水。那將加快河口主河道內的水流速度,造成水土流失,擾亂通航和貝類捕撈等活動,並將損害其他海防工事。」

墊高地表還有其他好處。皇家鳥類保護協會希望新的沼地和瀉湖可以為那些早已離開英國的鳥類提供一片樂土。「在這裡我們將可以看到更多品種的鳥類,特別是像黑雁這樣的越冬鳥以及濱鷸、紅腳鷸和Great Plover(一種鴴)這樣的涉禽。我們也希望把環頸鴴這樣已經至少50年沒有在英國繁衍的鳥種吸引回來」Kew說。

他補充道,這個計畫還將用於氣候變遷教育,以及在當地社區和海岸生態圈之間「重新建立聯繫」。這一地區的土地多為私人或國防部所有,公眾此前基本無法進入。基尤說,通過在沼地內築堤的方式有助於「把公眾請回海邊」。

慶幸的是,沃勒西計畫所使用的廢土不需經過任何特殊處理:「這些材料本來就來自大海——都是數十萬年前大海留下的海相粘土、沙和碎石」Kew說。「我們只是把它們帶到地表,然後重新放回一個海洋環境中。因此根本不需要任何特殊處理。」Kew又告訴我們,計畫完成後基本不需要任何後續工作,因為「大海都會替我們做」,新的沉積物會隨著時間不斷累積。

生物多樣性補償:一個新方案?

儘管如此,這個計畫並非沒有任何挑戰。所需泥土需先用兩千噸貨船自倫敦沿河向北運到沃勒西,再卸到一個專門的碼頭,用傳送帶運到施工地點。系統的建立、獲得土地以及雇傭技術人員都是要花錢的——基尤說,算上船運和堆填廢土,計畫總價超過5000億英鎊。

經濟這麼不景氣的時候要花這麼多錢,難怪一個非政府組織想要跟一個耗資數十億英鎊的開發工程聯手。無論如何都要為處理廢土花錢的橫貫鐵路專案同意負責將廢土運到沃勒西,這已經為皇家鳥類保護協會節省了一大筆開支。Kew說:「我們希望沃勒西計畫可以證明,只要肯於攜手合作,多謀出路,就一定可以找到能對雙方都有益的解決方案。我覺得,一堆監管規定加一系列商業風險,這樣的逆境反而可以催生出創新的解決方案。」

生物多樣性補償便是其中一例。所謂「生物多樣性補償」指的是,一地因開發或氣候變化造成的棲息地破壞,可以通過在其他地區創造新的自然棲息地而得到補償。作為沃勒西計畫參與方之一的英國環境部將劃出一片155公頃泥灘和鹽沼,用於補償埃塞克斯沿海地區與氣候變化有關的生態損失。雖然「橫貫鐵路」的行為並未出自相關規定的要求,但其本質上也應算作是一種自發的生物多樣性補償。這對於橫貫鐵路來說顯然好處多多:既找到了一個快速處理廢土的管道,保證了隧道鑽通施工的正常進行,又符合了「建築垃圾除非別無他法否則不可填埋處理」的相關規定。

生物多樣性補償的概念由來已久,但如今正很快地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英國政府的資料顯示,超過30個國家制定了明確的規定,要求開發商以某種形式補償其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比如,美國有所謂的(生態)「補償銀行」,開發商可以購買恢復和保護濕地的「存款點」數(註,Credit,1英畝為1個「存款點」),以抵消他們對附近生態系統的破壞。而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的原生植被管理體系規定,只有那些保證原生植被總量增加的項目才能獲批。英國政府效仿上述成功案例,並於今年在全國6個地區推出了將生物多樣性補償列入規劃考慮因素的試點。

但Kew強調,執行「生物多樣性補償」方案應謹慎:「這個概念只有在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無法避免時才是一個好主意。重點還是應該放在保護並維持現有自然棲息地上,因為要營造出一片同等品質的替代棲息地是很困難的,誰也說不準新棲息地到底是否能起到補償的作用。你不能說:『噢,沒關係,反正很容易彌補的。』因為實際上沒那麼簡單。」

此外,正如荷蘭近期的經驗證明,「生物多樣性補償」往往還會遇到社會方面的挑戰。在與歐盟委員會鬥爭了兩年之後,荷蘭政府今年4月終於同意將澤蘭省的300公頃耕地恢復成沼澤,以補償開挖一條通往安特衛普的重要河道過程中造成的環境損失。這一決定令當地農民大失所望。省長Carla Peijs接受電視採訪時表示,當地居民很可能會繼續抵制這一規劃:「澤蘭省人民反對水淹耕地。那簡直就是在他們心頭割肉。」

文章@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Blogger Tips and TricksLatest Tips For BloggersBlogger Tri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