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福利國家都變豬了?

經濟學理論充滿「想當然爾」的理論,卻又經常與現實脫節或者違背事實。譬如,許多經濟學家都相信:貧富落差有助於激勵低所得者努力工作並提升其產出,從而增進個人與國家總財富;另一方面福利國家遲早會被懶人吃垮,而企業的發展動力則被稅收拖垮。

但是,經濟學界卻也有愈來愈多的證據在支持一個論述:貧富差距有礙經濟發展

兩種相互矛盾的論述,都有經濟學獎得主支持。你要相信誰?

自從美國政治學者保羅.皮爾遜(Paul Pierson)在1994年發表《拆散福利國家: 雷根、柴契爾和緊縮政治學》之後,「福利國家必倒」的聲音甚囂塵上,只要誰開口談「福利制度」,都會被當作不可理喻。尤其在歐債危機之後,這種論調更加甚囂塵上,輿論不分是非與青紅皂白,口徑一致的用「歐豬五國」作為全球所有福利國家的污名化代名詞。

事實呢?北歐諸國好得很,表現遠比美國亮麗,使得保羅.皮爾遜的預言變成「塔羅牌相命」!事實勝於「想當然爾」的理論,讓我們先來看看事實。



一、超高的稅負:下圖說明一切,北歐稅負確實超高

而且,即使度過 包含2008 年金融風暴的歷次經濟危機,這個趨勢還是不變(比較上圖與下圖)。
二、超低的貧窮率

雖然科技與經濟發達必然導致個人稅前的產值差異擴大,但是北歐國家卻可以很有效地用稅負進行財富重分配來明顯地減少貧窮率,而美國則是歐美諸國中表現最差勁的。如下圖(2005年數據)


三、福利國家只會「養豬」?人均產值必然被拖垮?

福利國家的窮人會變得懶散,不願意工作而產值下降,失業率上升?窮人會把富人跟經濟一起吃垮,讓經濟萎靡不振?

下圖告訴你:北歐諸國的人均GDP不輸美國,甚至還超過美國:

再下面這一張圖告訴你北歐的失業率比美國低


三、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福利國家的窮人會把國家吃跨,必然會有國債危機?你又錯了!看下一張圖,顯示 2010年時各國的國家債務(佔GDP的百分比)

咦!怎麼找不到挪威和瑞典?她們跟智利的國債都是負的,所以沒有劃出來!哇!這麼厲害!


四、所有的福利國家都這麼厲害?

當然不是!「福利國家」有很多種,不是只有一種!每一個國家的制度、理念、社會組織結構不同(政治、勞資協商機制、媒體監督的有效性、公民對公共事務的關心與參與程度,公教體系的管理與評鑑制度、公民被政治人物和媒體愚弄的容易度),社會運作的效率當然不會相同,他們的經濟表現當然完全不同!

「總體經濟活動」談的是一個國家內公、私部門所有經濟活動的總和表現,一個國家內部每一個人的經濟活動、思考模式與決策模式都不一樣,但是你可以勉強從統計學觀點去分析他們的「平均預期值」。但是,這個「平均預期值」的表現當然會隨著社會結構與外在環境的變化而變,無法一概而論。每一個國家人民的積極度不同,勞資協商的有效性不同,在不景氣時代對未來的樂觀程度不同,借貸的容易度與彼此的信賴度不同,教育制度與教育理念不同,守法與貪污腐敗的程度不同,這些都影響著同一個政府政策在不同國家的執行成效;因此這個「平均預期值」的表現模式在不同國家當然可以南轅北轍,各不相同。

所以,你可以說希臘的福利制度崩潰了,但是不要接著說「因而所有的福利國家都會跟著垮掉」。希臘的福利制度崩潰了,原因是「他們沒有能力建立福利國家」,而不是「福利國家必垮」。

許多理論經濟學家想要用統一的架構去解釋不同國家的經濟活動,而且漠視各國政治、社會、勞資組織、傳統文化與慣習等差異對經濟政策與經濟活動的影響,結果當然是只能產出一堆「想當然爾」(卻經常跟事實背道而馳)的理論!

因此,不分青紅皂白地想用美國的經濟學思想治理全世界每一個國家,那只能說這人是無知或者瘋了!不過,台灣不缺這一種瘋子。尤其在關於經濟論述上,我們行政院、中研院到媒體,到處都是罹患這種瘋狂症的人。


五、北歐怎麼這麼棒?

簡單地說,他們有效地發展出國家管理與勞資協商的制度,也發展出較佳的社會發展共識,使得他們可以隨著外部經濟局勢調整社福制度,而不會像英國或法國那樣地在經濟局勢惡化時勞資僵持不下;他們的福利制度跟經濟發展制度是「互補且協調」,而非兩不相干或互相對立;他們有很好的稅是制度設計,稅基寬而稅負低(只少不妨礙經濟競爭力),且能有效徵稅;他們輔導弱勢產業出走而不補助任何產業,以便維持產業競爭力與生產力;個人所得主要是靠薪資而非資本所得;本國而具有高度自主性的銀行體系;等等。

欲知進一步細節請看一篇文章:The Nordics, the Welfare State and the Eurozone Crisis   

幾次想跟身邊念社會科學的留美朋友討論北歐福利制度,他們都覺得這是在浪費時間:「北歐是例外,他們的經濟規模小,是例外而非常態。」我常罵留美的人不知自己身在何處!知不知道,台灣正是小國!

瑞典人口910萬,丹麥人口 554萬,芬蘭 526 萬,挪威 471萬。愈小的國家愈有機會建立起對政府的有效監督、社會發展共識、全國性勞資協議等,並且縮小地理區位與社會階層間的差距。小國有機會比大國更深化民主,建立起差異性較小的社會,貫徹對政府的監督,有效地溝通與建立共識,小國的政府效率有機會比大國高,這些正是台灣相對於韓國、日本、歐美的強勢(以及相對於新加坡與香港的劣勢,他們就是有發揮小邦的優勢)。

很可惜的是,我們一直用美國觀點在看台灣,所以只看到台灣內需市場太小的弱點,而沒有看到小國的各種優勢;我們事事模仿美國,卻不知道要找出小國擅長的利基並迴避小國的弱點。用大國的策略治理小國,當然滿盤皆輸,沒一件事搞對


後記

我會說六、七年級是被四、五年級犧牲的,是因為許多因素,其中一個是:四、五年級的忙著自顧自地賺錢,而不願去了解國家運作的原理和台灣的實況,沒有花心思去監督媒體、民代與政黨,因而助長官商勾結和媒體愚民,也因而留給下一代這麼糟糕的政治,社會、經濟組織結構和運作的極端無效率。

假如六、七年級也跟四、五年級一樣地自私而無知,當然只會留給下一代同樣遭或更糟的政治,社會、經濟結構。


文章@http://mhperng.blogspot.tw/2012/10/blog-post.html
Blogger Tips and TricksLatest Tips For BloggersBlogger Tri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