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譯自2012年10月23日ENS美國,紐約報導;沈瑞筠編譯;蔡麗伶審校
工業污染對公共衛生是嚴重的威脅 ,其威脅度可和瘧疾與肺結核相提並論;新的研究顯示,全球有1.25億人暴露於有毒污染物環境,污染導致他們生病或死亡的程度往往受到低估。
這份研究報告名為《2012年全球最嚴重污染調查》,由總部設在紐約的布萊克史密斯研究所(Blacksmith Institute)及瑞士綠十字會兩個非營利組織共同提出。報告中詳細介紹了他們過去一年在許多中低收入國家上千個污染地的研究成果。
報告指出,「這些污染又多發生在缺乏資源來瞭解這個成長中問題的弱勢族群,又缺乏這些污染地對人體健康影響調查及量化資料。令人遺憾的,在這些族群內,環境污染的衝擊通常受害最深的是脆弱的兒童。」
布萊克史密斯研究所及瑞士綠十字會這份報告的目標之一是:「為處在毒物環境污染危害的弱勢族群發聲。」
這份報告指出10種最應為疾病或死亡負責的毒物產業;報告上居首的是鉛蓄電池回收業。第二毒的行業是煉鉛業:第三則是採礦和礦石加工業。第四名是製革業,五、六名則分別是工業及都市垃圾場、工業區。工藝黃金採礦名列第七、產品製造、化工生產和染料業居八、九、十名。
由歐洲議會、世界銀行、瑞士綠十字會及布萊克史密斯研究所贊助的這份調查,共調查分佈全球49個國家超過2600個地點。由於安全考量,此次調查排除了北非及中東地區。
報告中指出,基於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方法得到的結果,導致身體多數疾病的毒物禍首為鉛。鉛會損害兒童的神經發展並導致成人的心血管疾病,
鉻、汞對腎臟的危害引發的癌症造成的死亡危害度僅次於鉛;鎘會致癌、導致腎臟病;石綿會引發間皮癌、肺癌及其他肺部問題;一長串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都會致癌、導致神經系統病變及危害腎臟、肝臟、皮膚等器官。
布萊克史密斯研究所發現超過500個點位在受鉛污染,估計約有1600萬人暴露於風險中。主要的鉛污染來源是煉鉛業、採礦和礦石加工業、工業區及鉛蓄電池回收及製造業。
瑞士綠十字會研究人員Stephan Robinson接受電話採訪時表示,「2011年全球的鉛產量估計增加了約9%,達到452萬噸。主要的成長量在中國、印度及墨西哥三國,中國佔了鉛礦生產的1/2。」
Robinson表示,鉛的回收量也在增加,不過多數的工廠不是沒有管理就是管理鬆散的非正規工廠,甚至有些在住宅進行,這使得許多國家內鉛的再提煉本身就是一個大問題。
報告中提及,較富裕的國家如果他們使用含鉛汽油或是含鉛釉陶也可能暴露於鉛風險中。
Robinson提到,「採礦有許多衝擊,從礦石中提煉金屬具有極大的破壞性,提煉的化學過程會留下大量的有毒污泥及重金屬。由於全球人口持續增長,人們對礦石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採礦通常是種很原始的過程,人們使用他們裸露、無保護的手腳來採礦,全球約有1400萬人暴露於採礦的風險。」
「現今有先進的科技設備可控制污染,但由於成本高昂,只用於富裕的開發國家。」
布萊克史密斯研究所的技術顧問John Keith向記者表示,由於「通常在都會區,小型工廠生產提供在地市場」,工業污染最大的衝擊發生在中低收入國家,在這些國家中,在地及小規模的公司通常不受限制、並花費極少比重的金錢在控制污染。
Keith表示:「人們需要賺錢,如果他們很貧窮,他們會想盡辦法賺錢。我們進行這項研究來尋求可保住他們生計的解決之道。」這份報告的調查點,有許多現在已不再營運,但這些污染源仍持續污染周遭的空氣、土壤及水。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環境風險佔全球的癌症發病因的19%。
世界衛生組織的全球健康風險報告檢視5大環境風險:不安全的水及衛生設備、都市戶外空氣污染、固態燃料造成的室內煙害、鉛暴露及氣候變遷,估計這5大風險至少造成全球10%的死亡或疾病;且是1/4的5歲以下孩童死亡或疾病的禍首。
報告總結「在經濟與人類健康間建立連結是很容易的:疾病的花費與因疾病和死亡造成的生產力降低,將會是經濟上的沈重負擔。」
文章@台灣環境資訊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