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倪世傑
美國牛現在不吃玉米,改吃糖果了。
美國牛也夠可憐的了,做為國際貿易中為美國大賺外匯的商品,美國農民在屠宰前5個月拚命灌食不適合牛胃消化的玉米,只為了肉質的鮮甜。但是美國大旱使玉米減產,玉米與牧草的價格一路飆升,肯塔基州一間農場為樽節牛糧成本,就用糖果餵養牛隻;原來,有甜味的美國牛肉還可以灌糖養成,資本主義對動物權的侵犯,不遠,就在這個似乎處處講求人權的美國。
2012年的美國大旱災確實造成糧食減產,根據美國農業部估計,玉米收獲量將比2011年減少13%,達到1995年以來的最低點;大豆收成也將比2011年減少12%,下降到2003年以來最低點。玉米、小麥和大豆價自6月各飆升44.8%、42.8%和24.3%,價格飆漲趨勢更超越2008年全球糧價的巔峰。
■堪薩斯州中部的哈維郡(Harvey County)所栽種的玉米因乾旱而壞死,乾旱已導致美國玉米產量銳減,圖攝於7日。(圖文/路透)
糧價高更大程度上是受到生質能源和金融資本炒作的影響,尤其在全球經濟危機看不見復甦信號的情勢下,可供資本炒作的題材日趨減少,美國大旱提供了資本炒作的機遇,金融投機活動放大了自然災害造成的影響。相較之下,由於東亞地區大米產量較為穩定,價格上漲2%即停止漲幅,金融資本對大米缺乏狙擊動機,價格尚稱平穩。
但對吃不起美國牛肉、開不起生質能源車的廣大發展中與欠發達國家民眾而言,高漲的國際糧價所造成的影響將是毀滅性的,這是因為不僅糧價攀升造成生命成本的成長,同時亦帶動所有其他商品價格的增長,一旦踏入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就一定會被影響,除非,該國對進口麵粉、小麥、玉米以及相關副產品本來的需求就不多。以台灣而言,如同作家劉克襄所說:「麵包……以前只是早餐,如今是平常重要餐點,大量地取代了米食和麵食。」可以想見,台灣麵食產品的成本即將大漲,在薪資停滯的當下,可不是個好消息。
除金融資本外,在這幾波糧食危機中趁火打劫的,還包括美國政府在內的各大先進資本主義國家。無論在G8還是各大國際貿易商議的場合,促進開發中國家農產品市場的開放以及農業企業化的進程仍不斷持續著,農業產業化不僅是企業化經營、讓小農變成農雇工的無產階級化過程,同時,產業化更意味著讓孟山都等具有基因改造技術的跨國農企業單刀直入,產銷由沃爾瑪等跨國零售業掌控的前景。
馬克思當年曾指出:「經濟發達國家向不發達國家所展示的,只是後者未來的景象。」就讓我們看看現在美國在糧食危機下究竟展現出什麼樣的景象。
根據蓋洛普民調公司於今年8月公布的健康福利調查指數(Gallup-Healthways Well-Being Index)顯示(見表一),美國各州民眾在過去12個月中,因為旱災與經濟危機雙重影響,在50個州中有15個州的民眾買不起所需要的食品,其中以密西西比州最為嚴重。主要出現危機的州幾乎都位於美國西南部與東南部(見圖一),而居住在中西部穀物生產區以及山脈週邊的州情況較為和緩,總體來說,美國當前有18.2%的人口無法擁有足夠的貨幣購買所需要的食物。而現在旱災主要發生在中西部穀倉區域,因此可以預期,中西部的州在未來12個月內無法有足夠金錢購買糧食民眾的比例會開始提升。
這些位居東南部與西南部的州,除密西西比、路易西安那以及佛羅里達州的經濟表現低於全美平均值以外,也只有德州高於平均值,其他各州都處於中段;換言之,只要糧食價格上漲,這幾個州的民眾日子只會更苦,這也是美國中產階級的資產與規模,不僅隨著經濟危機而縮減,而低於中產階級的各社會階層,其經濟地位也會因為經濟與糧食的雙重危機而遭受損傷,甚至到吃不飽的地步。
從美國及發展中國家在糧食價格攀升中的慘痛經驗出發,我們實在難以苟同一切都以自由化為目標的政策,尤其是美國不斷向台灣施壓、而馬英九樂於接受的農產品市場開放政策。台灣當前農地需要的持續性的生產,以供應民生所需,因此,導致農地棄耕的休耕補助是有減少的空間,但因財政考量在「小地主大佃農」政策中終止水稻項目,就顯得過於短視,畢竟,台灣的糧食供應需要米糧,在全球一片糧食上漲風潮中,只有過剩的米糧,才是在全球氣候變異的情況下,於未來高不確定性的環境中維繫民生食需求最重要的一道防線,棄此則成孤島,餓扁的肚子千萬金都難以買回!(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候選人)
文章@台灣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