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化養殖的環境代價

作者:Isabel Hilton;翻譯:東峻
過去30年,中國企業向國外市場輸出了大量產品,為此,中國人民卻在空氣、水資源、土壤等方面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然而,隨著財力的增強,中國人也開始更加關注污染對健康的影響。有跡象顯示,上面提到的這種出口—污染模式很有可能會發生逆轉。至少在一個領域內,情況已經開始有所變化,那就是中國對某些食品進口需求的不斷增強,引發了人們對出產國環境污染問題的關注。
圖片來源:Annette Schwindt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出產國,而中國也迅速成為其最大的進口國。截至2009年的三年間,美國對中國出口的糧食數量增加了一倍多。2009年,中國從美國進口的糧食價值更是超過了130億美元,成為僅次於加拿大的第二大美國農產品進口國。
推動中國進口需求增加的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因素:人民富裕程度的提高不僅帶動了食品需求量的增加,人們對食品品質的要求也在提高。而中國發生的一連串食品安全醜聞更引起人們對本土農產品安全的擔憂。與此同時,隨著中國畜牧業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作為飼料的大豆和玉米的進口需求也在增加。在中美兩國貿易摩擦、地緣戰略對抗頻發的情況下,食品和農產品貿易卻在悄然升溫。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這個本應平靜的關係卻受到兩方面因素的困擾:長期來看,未來美國糧食生產本身受到氣候變化的威脅;而短期來看,支撐美國對中國出口貿易的農業生產活動受到了美國環保人士的嚴密關注。
豬肉貿易的情況就是如此。據預計,2012年,中國豬肉進口量將從2011年的110萬噸增長至140萬噸,占中國豬肉消費總量的2%左右。雖然中國本身就是豬肉生產大國,但是,養豬業疾病頻發導致國內供給受到嚴重影響。從2007年起,中國豬肉進口就一直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2012年頭四個月,美國對華豬肉出口量比2011年同期增長142%。
出人意料的是,美國國內的豬肉消費雖然從2008開始就呈下降趨勢,但是,生產卻依然保持著增長勢頭。歸根結底,繁榮的出口市場可謂功不可沒。在中國消費者看來,進口食品與本土食品相比,安全性更高。然而,美國環保人士卻對目前本國生豬生產過程中大規模採用工廠化養殖方式的做法提出了越來越尖銳的批評。
工業化養殖的優點是規模效益顯著,大型生豬養殖場所採用的密集圈養方式成本低,一頭生豬的養殖成本僅為中國的一半。然而,環保人士卻指出,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價。他們所關心的不只是動物福利,還有環境污染和疾病災害等問題。而後者或許才更值得我們擔憂。
養殖密度過大、生存壓力過高導致牲畜更易患病,而為了控制瘟疫所採用的藥物會對人類健康構成危害。大型養殖場集約化養殖的生豬經過長途運輸銷往市場有可能會將疾病散播到新的地區。同時,工業化養殖場也因為有害排泄物以及對當地環境造成的危害而受到關注。
目前,工業化養殖占美國生豬生產總量的97%。與此相反,中國有80%的生豬產量來自中小型養殖場。2009年,豬流感爆發。在疫苗研製成功之前,這種學名H1N1的流感病毒變體以其感染率高的特點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警覺。而人們指責生豬的工業化規模養殖趨勢正是導致此次疾病爆發的原因。疾病的發源地——墨西哥拉格洛里亞鎮緊鄰一座年產生豬百萬頭的養殖場。該養殖場為美國養豬業巨頭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下屬企業所有。雖然此次事件的源頭並未溯及該養殖場,但是,對病毒株進行分析後發現該病毒確實源於美國。
而千里之外的蘇格蘭,受中國需求的推動,另外一個工業化養殖行業也在迅速崛起,並且同樣引起了人們對環境問題的擔憂。蘇格蘭大陸西部沿岸的海灣及近海島嶼具有養殖鮭魚得天獨厚的條件。由於鮭魚養殖能夠增加偏遠地區的就業,因此受到蘇格蘭政府的大力支持。然而,環保人士卻嚴厲指責該行業給當地純淨的海洋環境造成了污染。
網箱養殖方式的養殖密度非常高。因此,為了控制疾病的發生,就需要施用大量的化學藥物。不僅如此,這些養殖箱還產生了大量的廢棄物。 此外,還有人指責說,養殖魚逃逸後與每年從千里之外洄游到本地河流中產卵的野生大西洋鮭魚雜交,導致野生魚感染海虱並死亡,而且海虱還會隨著野生魚的洄游路徑擴散到其他地區。
2011年1月,中國放開了對蘇格蘭鮭魚的進口。與此同時,商業養魚所帶來的影響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據報導,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2011年出訪蘇格蘭時曾對蘇格蘭首席大臣艾利克斯•薩爾蒙德表示,哪怕只有1%的中國人食用蘇格蘭鮭魚,也會使其產量翻一番。這條新聞並不能讓所有人感到高興。很多批評人士認為,鮭魚人工養殖不僅需要大量野生魚作飼料,還會造成環境污染,因此是不永續的。
中國、挪威兩國政治爭端導致挪威鮭魚對華出口驟降,從而將市場拱手讓給了蘇格蘭。巧合的是,蘇格蘭的鮭魚養殖業絕大部分為挪威企業所把持。然而,令蘇格蘭環保人士擔憂的並不是養殖場的所有權歸屬,而是其對海洋生物造成的影響。今年早些時候,曾代表釣魚者利益呼籲對野生魚類資源進行保護的蘇格蘭鮭魚和鱒魚協會發表報告稱,蘇格蘭漁場的化學藥品使用率和海虱感染率均呈上升趨勢。該協會認為,這表明,海虱對化學藥品的耐受力正逐漸增強。化學藥品使用量的增加對當地蟹類、龍蝦、蝦類種群數量的影響也引起了以捕撈貝類為業的漁民的擔憂。他們指出,人工養殖魚類的出口或許有利可圖,但是,如果是以其他物種為代價的話,那麼,它就是個賠錢的買賣。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發表日期2012年7月17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

資料來源@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Blogger Tips and TricksLatest Tips For BloggersBlogger Tri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