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鄭香君
「當你對於自己居住的環境產生了憐愛,你會發覺自己投入的永遠都不夠,總是想再多做些事情。尤其在擁有孩子之後,每每看著他們總是心想,我們可以留下什麼土地、什麼未來給他們?」一位河川巡守隊員感嘆道來。
基於保育意識的高漲,近年來全國面對於河川的治理,開始出現一些保育性思維與作為,政府在硬體建設上,像是進行攔砂壩的拆除工程以保育櫻花鉤吻鮭、建造水壩時則增添魚梯的生態廊道等等,然而僅著眼於這些硬體工程還不足夠,河川的維護、環境的保護還需要有軟體的配套措施,方能長遠永續的耕耘。因此,政府在2002年訂為河川污染整治年,並推動「河川巡守隊」,鼓勵民眾加入關懷河川行列,發揮在地人守護河川的力量。
民間力量 成立守護聯盟
在政府廣為宣導成立河川巡守隊之前,民間自發的守護河川行動早已進行得如火如荼。回溯過去河川社群的守護行動歷史,早自1989年,民間守護河川的意識已然覺醒,舉辦多樣行動來守護河川,舉凡各地環保團體進行倡議行動,為河川發聲;各地社區大學長期的在地經營,帶領民眾透過公共論壇討論相關環境議題;舉辦課程、實地踏查與實作參與,讓更多人瞭解流域的相關知識;成立團隊以紀錄河川、發掘問題等等。截至目前,全台灣關心河川議題的民間團體,便有各地的社區大學、社區、環保、文史團體,數量超過150 多個。
多年來,全國眾多民間團體紛紛投注心力在各地的河川守護,在地的行動更是持續不斷,像是自組河川巡守隊、培力在地守護志工、取樣河川監測水質、進行封溪護魚、培訓導覽解說人員等等多樣作為,帶動了大眾關懷鄰近家園的河川、重建人們親近河川環境的情感,以及結合在地民眾在地紮根的守護溪流。因為溪流的流動特質,型塑了流域範疇、上中下游的環境,幅度的廣大,守護行動若只是單點出擊、問題局部片面的解決,成效不僅有限且大打折扣,有鑑於此,民間團體除了各自努力帶動流域民眾關懷河川流域的議題,更藉由網絡的串聯成立了跨領域的守護聯盟,期盼將在地社群的凝聚力,擴展成為更廣泛的公民行動。就在這樣的目標之下,基隆河流域守護聯盟、淡水河守護聯盟、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水患治理監督聯盟等許多組織因應而生。
四分溪的美麗與威脅
以南港四分溪守護聯盟守護的四分溪為例。四分溪,是大坑溪的支流,全長7公里,流經了九如里、中研里、中南里與新富里區域,流域面積達8.8平方公里,依上游、中游與下游不同河段而富涵多樣景觀。在下寮橋以上的河段屬於上游河段,未經人工的整治,因此呈現豐富少見的自然野溪景觀,包含壺穴群風光、四分溪水瀑、河流切割而成的天然峽谷、稀有的河階地形之外,還有天然的生態池與海蝕岩穴河岸,由許多大小不一的石塊推砌而成,讓猩紅蜻蜓等許多台灣原生物種也將此視為棲地,生態資源相當豐富。
中游則是以下寮橋到中華科技大學的區段,這裡的河道包含似自然景觀、人工整治共兩種景觀,人工整治區段致使流速湍急,甚少魚蝦生存在該區段的溪流,河道兩旁也沒有茂密的植物;反之,在近似自然景觀的河道區段有著石塊推砌而成的人造魚梯,魚兒可以從下游回到上游產卵、繁殖下一代,生物資源差別甚大。而下游已完全屬於人工化的景觀,與居民生活雖是最緊密相關的一段,然而三面光的水泥河堤完全抹去了自然樣貌,沒有魚蝦也不見濱溪植物,緊鄰水泥河堤的就是公園與停車空間,自然風光蕩然不存。
四分溪就像是一座教室,自上游到下游全程能看到多樣面貌,包含天然景觀、成功的生態工程、水泥式的堤岸等不同工程思維歷程。呈現僅存美麗的同時,也面臨了許多環境問題,尤其不同的區段各自隱藏了迥異的危機,像是溪河上游的廢土場,偷偷將廢水排入溪流中,造成了水質的破壞、鐵工廠及廢車廠的設置形成潛在的汙染源,還有河道逐漸人工化,讓古老工法所堆砌的河道漸漸消失殆盡;中游區段的河道因長期的雨水沖刷造成河道基底的塌陷與掏空,更在遇到豪雨、颱風時便容易淹水;而下游的生態已有嚴重的外來種入侵情況,水質因家庭汙水排放以及上游的汙染源而顯得比較混濁,種種破壞問題讓四分溪變得像臭水溝一般。
守護行動 讓四分溪成為台北第一條封溪護漁的案例
過去多年,四分溪的哀愁窘況也曾讓淡水河守護聯盟進行關注,為了想讓美好的自然生態能夠被保存下來,而促進了積極的守護行動。自98年起,由在地的久如社區發展協會號召,經由社區居民的大力配合下,聯合了四分溪沿岸居民,自願成立「社區治安環保河川巡守隊」,每週由隊員自南深橋(四分溪與大坑溪會流之處)往上游源頭巡守,隨時巡視觀察溪流的變化,制止不法捕撈水產動、植物的行為,一旦發現危害四分溪生態或環境的事情,便會尋求各界資源,一同找出汙染源,並努力將這些汙染源趕離社區,上游的廢土場便是一個具體顯見的例子。漸漸地,歷經了許多在地社團、相關環保專業團體與區公所的合作協力下,並結合社區大學與中研院的學者,透過大家共同的努力,2010年,四分溪成為台北市第一條封溪護漁的溪流,並期盼在2年的實行期之下,溪流能恢復原有物種的生態特色,並期許能透過生態教學、休憩活動找回四分溪的生命力。為此,南港社區大學與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胡適國小、好厝邊社區發展協會、久如社區發展協會更成立「南港四分溪守護聯盟」,將關心四分溪的人與組織集結起來,讓溪流的守護功能更加完整。
探究其成功推動的原因,在於四分溪旁的九如里社區居民,多分布於四分溪的中上游流域,透過當地的民間團體的廣為宣傳下,社區居民的環保意識的逐漸抬頭,關注溪流的人日益增多的同時,也將四分溪的復育與推廣視為己職,而實際參與守護行動,希望這條溪流的生態與人文資源因而得以保存。
擴大多元組織參與 建立對話空間
為了強化四分溪的守護能量,今年起社區大學、社區組織、社區營造學會、專家學者與相關公部門,成立「四分溪流域管理委員會」,形成守護四分溪的公共意見與在地決策平台。在此同時,南港社區大學將審議式民主的公民參與理念,實際落實於社區實踐,邀集了委員會、學術單位等相關單位與四分溪流域的居民進行對話工作坊「四分溪大家談-河川‧生活‧願景‧對話」,藉由舉辦社區審議會議的機會,提升社區民眾參與公共議題的意願、開啟民眾討論公共政策的視野,並讓自然生態、地方社會與政府政策三者形成連結。
民間發起的河川巡守行動,徹底展現了公民實踐的力量,透過民間的守護行動讓環境保育的成效更見顯著,民間在巡守隊作為之外,對於河川還有多樣的行動,像是舉辦全國河川NGOs會議,串連全國各式組織,來凝聚共同意識與建立未來的願景;藉由對話平台的建立與溝通,讓民間組織能參與政府的政策擬定等等。強化各種社群網絡的串連,讓政府、社區大學、在地社區、環保組織、文史團體、學術單位、企業,共同為環境盡一份心力,拉近人與自然的關係,以達成永續家園的夢想。
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