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大安區有一個精品古董店,老闆李瀞從八年前開始就不斷發起愛心公益活動,針對花東地區偏遠部落的弱勢貧童,每個月撥款認養、資助國小,並捐贈各類物資到急需幫助的家庭和獨居老人。
第一次募捐的米
從二○○七年開始,李瀞在花東地區推動了八次的大型愛心公益,分批捐贈的稻米一共八萬八千台斤,並選購花蓮的在地米,同時幫助他們的產業;幫學童量鞋碼,捐贈一千八百廿三雙運動鞋;其它像桌椅、檯燈、衣櫃…等生活用品,也針對特別需要的貧窮隔代家庭來分配。自從八八水災後,三年來,每月募款五千元到十多所小學,像是花蓮和平、台東三和、紅葉、霧鹿…等國小,透過助學金確實提供急難的家庭協助。
受助學童寄來的感謝信
店內牆上掛滿一張張來自花蓮縣政府、各個受惠小學的感謝狀,而桌上一本本的資料夾裡也裝滿了小朋友親手繪製的圖畫和卡片。李瀞笑著說,這就是她所得到的。
「我想不開的事情,看看他們寄來的信,就都想開了,告訴自己要知足。相較他們,連下一餐在哪裡都不知道、明天學雜費都繳不出來…,卻會為了一支筆、一雙鞋而感到非常開心、滿足。」
這裡的行善,一切都是自願,沒有車馬費、茶水…等行政支出,捐款收據也是用來提供證明而非報稅。李瀞說:「要出自於內心來幫助別人,否則就失去意義,你不做,還是會有人接著做。」
「我為什麼會一直做下去?因為不能停、部落的孩子在等。他會想『可能下一個就輪到我了!我每天都有向神禱告。』他們很單純,不能理解台北的我們發生什麼事,每個月都在那邊等待。所以,資助不能斷,能幫助多少人不是重點,重點是次數,要持久做下去。」
李瀞一開始是透過部落格、E-mail和簡訊來告知客人、朋友,之後,才在他們各自的親朋好友間傳開。李瀞說,目前公益家族主要的成員有將近三百個人,又以司法界為主,像是台北地檢署檢察官、書記官、法警行政單位人員以及他們的親友。「這個家族的成員,許多都互不相識,但彼此之間有“共識”,就能一起圓滿每一次的公益活動。」
李瀞認為,生長在都市的人們是很難想像有這麼多貧窮、需要幫助的人,社會上需要更多的愛心,每個月一百元就能改善他們的生活。「我也是一個普通人,像大家一樣要工作。所以,我就利用空閒時間,不要吝嗇付出自己的一些力量,少吃幾次吃到飽、少看幾場電影…,就能夠幫助他們過得好一點。」
資料來源@生命力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