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還沒辦法拒絕旅行的召喚,也只能嘗試找出比較低碳的旅行方式,像是以搭火車取代坐飛機、少用飯店提供的一次性盥洗用品、飯店住超過一晚時不換洗床單與毛巾等。而前陣子把車子改成瓦斯車,也是為了讓自己開車出遊時,內心可以少一些對地球的愧咎。
住的低碳 民宿有打折
今年五月,我發現台灣有一間民宿業者,打出「低碳旅行」專案。只要你是搭大眾運輸系統到這間民宿,並說出住宿期間個人會有什麼減碳作為,比如說像不看電視等,住宿的房價就能打八折。
看到這麼有趣的想法,我立刻就帶著當時還是未婚妻的Kimmie,開著瓦斯車往埔里出發。那個周末,全台都下著大雨,雨勢大讓高速公路多個路段塞車,等我找到民宿的地點都已快天黑了,而且雨還是一直下。
在雨中,民宿的主人卻已先去採購當地的食材,正準備一鍋低食物里程的火鍋。

她們兩人其實都認為經營民宿,可以對地球更友善些,像她們選用了有機棉的寢具,提供手工作的肥皂,並大膽地不主動提供毛巾給客人,房間裏也沒有裝設冷氣。
而欣至更和我一樣,三不五時就在部落格裏公佈自己的碳足跡,她的舉動也影響到她身邊的朋友,在她面前甚至都不太敢搭電梯。
低碳旅行 業者與旅人須聯手

其實低碳旅行,是需要業者與旅者雙方所共同合作的,像英國衛報所提供的「七個負責任旅行技巧」,裏頭就提到有環保意識的旅人,應試著把意見反應給旅館業者,甚至是作一些抱怨。而由聯合國環境保護署所編寫的《綠色護照》,則在食衣住行都對旅人提出了建議,大致上不脫少搭飛機不搭火車、少吃不在當地生產的食物等,他們另外還編寫了一份名為《負責任旅行手冊》,希望藉由消費端的壓力,讓旅行這個產業除了無煙囪,還能減碳排。
包括這間民宿在內,台灣目前已有一些飯店業者,已經開始準備要朝環保旅館之路邁進(台達環境電子報 15-Feb-08),當然也難免遇到了一些阻力(聯合報 06-Jul-08)。但相信只要經由充份的溝通,讓作環保不會變得太麻煩,低碳旅遊將漸漸成為主流。
這趟旅程的終點,是包括老闆及房客在內共五個人,全都共乘我的瓦斯車回北部。雖然回程中還是下著雨,但無疑地這是趟連下雨都有收獲的旅程。
資料來源@低碳時尚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