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可以不一樣】重新定義好生活 從一坨屎談起(下)


作者:莫聞
工業排汙,觀音海岸變黑海。工業開發是人類福祉的加分,還是狗屎?話題回到本文上篇開頭提到的狗屎與GDP的KUSO,不難從最近幾個環境與開發爭議,找到映照:例如,近日查獲的桃園觀音海岸的工業污染,以及爭議多年的友達華映廢水排放霄裡溪等案件,這些工業創造了GDP,但環境與生態傷害卻由地方居民和納稅人買單,整體來說,是賺還是賠?
又如全球科學家已確認,溫室氣體排放造成的氣候暖化,已經快要接近無法逆轉的臨界點;然,在台灣,光台塑集團所排放之溫室效應氣體就佔了全台的27%,而目前還在台塑六輕4.7期(有一說為六輕五期的變形),還在由政府審議中。
如何證明這些開發是真正促成了生活品質與幸福的增長,還是終究「打平」?角色和前述20萬GDP貢獻值中的狗屎一樣?
不論聯合國《韌性的人類與地球:值得選擇的未來》或看守世界的《2012世界現況》,都強力提到要訂出生態系服務的「定價系統」;而聯合國另外也提出要「為碳制定價格」。因為在現行的金融貨幣體系下,能訂出價格的東西,是確保最佳化管理的必要條件之一。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2012年《地球生命力報告》,自1970年迄今,全球生物多樣性下降28%;然而低收入國家所損失的生物多樣性接近60%。而最嚴重自然資源浩劫,主要發生在貧窮國家。
因此,追求綠色經濟的最根本目的,套用WWF全球總監Jim Leape的話,就是人類必須「在地球的承受範圍內運作,由地球資源角度重新定義『繁榮』」。
根據2012世界現況報告,重新定義繁榮,有以下幾個工作要做:
對所有人都行得通的綠色經濟:
儘管對工業化國家、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綠色經濟的意涵各有所不同,但共通點則是:藉由創新政策的幫助,創造能體面生活的綠色工作機會。
過度發展國家必須「脫成長運動」(degrowth)
人類已使用了1.5個地球的生態承載量,其中大部分是過度發展國家貢獻的。對這些國家來說,必須「脫成長」才會有永續性繁榮。可用的工具包括稅制調整、縮短工作週數、脫離「常規」的消費型態,並針對糧食、托育等特定產業別「去市場化」。
包容(inclusive)與永續的都市發展:
不管在已發展和發展中國家,都市貧窮人口正在擴張,約有8.28億人口住在貧民區。都市規劃必須有清楚而透明的空間計畫,要有貧民與社區組織的民主參與,並納入跨部門協調。而國際社會有必要進一步研發普遍性的城市永續指標。
永續交通:
2012世界現況「永續繁榮」意象圖全世界有8億輛汽車在路上跑,在發展中國家,空氣污染有80%來自交通廢氣。比較永續且進步的替代方案,應是轉型為緊密型都市以減少機動車移動距離,並投資高品質運輸,鼓勵步行和自行車等。
資訊通訊產業(ICTs):
全球有半數人口住在都市,90%的都市化過程發生在發展中國家。資通訊技術能讓都市成為更安全、乾淨與永續的居住環境,但卻未受到好好運用。
重新架構「公司」:
過去500年來跨國公司逐步演進成為全球化的核心力量,但鮮少有機制去限制、檢驗他們對環境、經濟與社會的影響。若真有永續這麼回事,一定少不了跨國公司的改變,包括其目標、所有權、資本流向與治理等層面。
永續建築:
建築物的建設與維護耗用了25-40%的能源,是碳排放相當大要的來源,現有和興建中的建物要永續,必須朝向零耗能、零排放、零廢棄。
公共政策和永續消費:
對抗消費主義,需要政府介入,包括廣告管制、調整稅制以納入真實的產品與服務成本,另外,也需要建立相關的認證。
商業社群要動起來:
目前的經濟模式沒有考慮到地球的限度,社會包容性也不足,將私益至於公益之上。21世紀的永續經濟要成功,需要環保的、包容性高的、負責的企業。這部分需要結合企業自行努力,推動新的公司結構、有力的治理政策和公共監管。
永續農業與糧食安全:
幾乎有20人口是靠發展中國家的5億小農所養活,但一些情況下,這些小農偏偏又是糧食不安全的受害者。80%飢餓人口是在鄉村。要小農的生產力和環境永續最佳化,未來的農業政策是必要結合人權議題。
另外,過去幾十年來,工廠化農場促進了全世界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肉類、蛋類與乳製品消費量。但這樣的工廠化生產系統已證明對人體健康和環境都有害,因此,包括內化外部成本、生態系統復育、公眾教育,有助於推動更有效、公平、氣候友善的新糧食生產系統。
生態服務定價:
現今生物多樣性流失、物種消失速度比工業革命前要快上1000倍,而人類的生態足跡也大幅成長;現今,人類發展的極限,很大部分因素是「自然資源有限性」,而不是「科技條件」;評估生態系衍生服務的價格,將會有助於更好的資源管理。
地方治理:
地方層級的決策,是永續治理最好的催化劑,因為他們與脫離貧窮、工作機會、性別公平、環境保護如此直接相關。因此,透明、可信賴的地方民主程序,將是全球永續的核心。
超越現有的GDP經濟發展模式,已是現行國際上講求永續發展的共識,而目前國際上以「綠色經濟」最為超越的口號,作為不同各方各自有不同觀點的最大公約。可以預見的是,上述的建議不管在之後的RIO+20高峰會,乃至以後持續研擬實際方案時,都會是持續討論的重點。
「人類世」是象徵人類力量在地球崛起的地質年代,標誌著人類的開始;但會不會是人類的自我終結,乃至於現有繽紛生物多樣性與其生態服務的終結?答案就在「重新定義好生活。」
再強調一次,重新定義好生活,意味著在地球的承受範圍內運作,由地球資源角度重新定義「繁榮」。(完)
※ 專題介紹:經濟發展與環保非得勢不兩立嗎?在 保育生物多樣性的過程中,許多人看見了守護自然資本的價值,並在資本主義之外,開拓了提供更友善環境、土地和生產者、消費者的經濟模式。自本週起,生物多 樣性專欄將連載【經濟可以不一樣】專題,希望透過實際案例,提供讀者不同思維角度,看見更多經濟發展的可能性。
※ 本文與合作刊登
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Blogger Tips and TricksLatest Tips For BloggersBlogger Tricks